查看原文
其他

发挥制度优势推动创新跨步发展

王丽娟 中国经济时报 2023-11-07





2022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155.7
比2021年增长5.9%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丽娟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创新指数为155.7(参照2015年为100),比上年增长5.9%。
  
  随着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我国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自2015年以来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年均增长6.5%,比同期GDP增速快0.8个百分点。
  
  “中国创新指数走势表明,创新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创新环境明显优化,创新投入稳步提高,创新产出大幅增加,创新成效进一步显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首席统计师李胤表示。
  
  

01
创新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持续迸发



  创新环境指数年均增长7.0%、创新投入指数年均增长5.6%、创新产出指数年均增长9.4%、创新成效指数年均增长3.6%……数据勾勒出了中国创新崛起的成就。在受访专家看来,这样的成就源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与各类创新要素的活力和创造力持续迸发。
  
  “我国创新能力较快提升,创新发展新动能加速聚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创新引领和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主要原因在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创新发展。从整个国家战略导向上,近10年来始终强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把创新发展摆在党和国家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突出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在不断推动企业创新创造,逐步扫清企业创新创造的障碍,以财税、补贴、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来鼓励企业走创新道路。同时,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既打通了创新的关键节点,也带动了科研人员研发的热情。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以及国家层面的财政投入,推动了创新指数的提升。”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解决“卡脖子”工程方面,这些年我国投入力度较大,攻克了许多难题。与过去相比,我国在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也有所增加,基础研发方面的突破也有较大改善。
  
  在胡敏看来,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类创新要素的活力和创造力持续迸发,创新投入稳步提高为促进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新经济企业(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研发投入大大增加,创新机制更加灵活、创新产出也成果丰硕,既大幅提升了新质生产力水平,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创新要素的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人口红利减弱,企业本身必须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而创新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方法,从而推动了我国创新的不断发展。”盘和林认为。
  
  胡迟认为,近年来相关政策致力于改善研发的投入结构,加大了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在各项政策措施的鼓励下,企业也加大了研发投入。而且与以前相比,现在的投资体系结构更加丰富,投资方向也更加明确。
  
  

02
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安上新引擎,发展新动能源源不断注入。我国已经成为创新大国,但还不是创新强国,下一步仍须继续保持创新发展的良好势头。
  
  “我国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许多科技创新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目标。”胡敏认为,但也要客观看到,我国目前仍是创新大国而不是创新强国,突出表现在一些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明显短板,与世界一流科技大国相比,我国科技转化能力比较薄弱、原创性技术开发成果还比较少、世界大师级的科学家、创新家还不多。
  
  为此,胡敏建议,要在全社会创造更加良好更加浓厚的创新氛围,充分解放思想,建立更加宽松包容的环境培养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
  
  “一定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胡敏认为,一方面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在联合攻关、突破科技瓶颈方面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主体、产学研相协同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尊重科技创新规律、遵循市场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在科技创新领域要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作用。
  
  盘和林认为,保持创新良好势头的关键是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创新不是基于计划产生的,创新是基于激励产生的。
  
  “要理顺创新科研人员和企业、科研机构的关系,要让科研人员享受到创新成果的红利;要产研对接,提高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效率;更要注意保护专利等知识产权,提高专利侵权成本,缔造活跃的专利交易市场,以市场激励和利益来激发科研人员研发的热情。”盘和林建议。
  
  胡迟认为,未来仍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时间和资金的积累。要持续加大投入才能保持现有的势头。同时,要建立创新思维体系,注重原始创新和基础性投入,尤其是在见效周期长的项目上,更要有远见性,才能正确指引我国未来创新发展的方向。”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

●民生论谈|城市马拉松跑进百姓生活

●热点|“双11”预热启动 电商平台互联互通趋势显现


总  监  制丨王辉 王继承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